之前有在博客上写 Weekly Review 的习惯,后来因为被朋友说博客真水然后都撤下来了,有些文章确实是类似于「流水账」的记事,但也有一些是围绕这周做的东西来讨论的。总的来说,写 Weekly Review 对自己帮助还是很大的,可以在一周中 Focus 一个特定的主题,而不是想到什么做什么,所以这个系列以后还会继续写下去,只是写的内容更加具体一天,可以围绕着这周的 Project,或者这周听的音乐,或者读的书之类的。以前的文章看情况要不要放上来。

这周算是正式把我的任务管理系统从 org-mode 转移到 Todoist 上来了。在不考虑时间成本和易用性上来说,org-mode 依然是目前我认为最完备的任务和时间管理系统,我用它来:

  1. 任务管理:类似于 OmniFocus 的多层级任务管理,支持标签和优先级,可以自定义过滤视图
  2. 时间记录:按照项目的方式来记录时间,基本是在做哪件事之前把计时器打开,一个番茄时间后自动关闭,可以自定义生成各种时间报表
  3. 番茄工作法

自定义生成的时间记录表:

虽然 org-mode 的优点众多,但是始终是一个基于 Emacs 的 major mode,所以诸多限制在所难免:

  1. 没有一个简单易用的移动端
  2. 没办法做到全局 capture,虽然借助 Alfred 的 Workflow 和 Elisp 脚本能够实现这一功能,但是使用起来体验并不是很好
  3. 编辑功能过重,很显然,做任务管理不需要多么高效的编辑操作,类似于 OmniFocus 使用鼠标 + 快捷键才是更高效的方法,在 Emacs 里经常编辑速度过快把整个文件搞乱了

不用 OmniFocus 的原因是本来就是从 OmniFocus 转到 org-mode 上来的,OmniFocus 有一个很致命的缺点就是不支持多标签,并且 Perspective 提供的设置选项也很有限,根不能不能满足一些复杂的过滤要求。除此之外,OmniFocus 应该是最优秀的任务管理软件了。

Todoist 初次使用的时候感觉很难用,尤其是鼠标点击就进入编辑模式,这个设计真的不知道怎么想的,并且各平台的客户端一点也不 Native,基本就是 Web 版套了一个壳。macOS 客户端经常有一些莫名的 bug,反正软件的使用体验上来说和 OmniFocus 简直不能比。

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教,现在基本还能满足日常使用了。我认为一个可靠的任务管理系统需要满足两点:

  1. 能够随时把想法和任务记录进去
  2. 能够按照特定的要求过滤出任务

其他的一些东西其实都是为了服务这两点的,比如说标签系统,其实就是在过滤任务的时候多加了一个维度。Todoist 的过滤系统比 OmniFocus 好很多,但是和 org-mode 这种可以完全自定义的过滤系统相比还是差点,不过也完全够用。

具体要写 Todoist 怎么用可能一篇文章也写不完(或许以后会写),另外 Todoist 还刚使用,有些东西还需要熟悉一下,下一篇文章会介绍一下目前我在用的一些过滤器。